走过非凡十年,自贸试验区收获了诸多肯定。在“投资中国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投资促进活动上发布的两本报告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自贸试验区。
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化和发展战略司发布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在促进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研究报告,是国际组织首次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这表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报告肯定了中国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成就,指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独特的创举,加速了中国的开放和改革。自贸试验区有效推动了政府服务的改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外商投资的增长。自贸试验区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广泛的经济联系,更为发展中国家谋求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报告认为,中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注重可复制的改革为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分阶段的渐进方式,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扩大服务业和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依托制度创新红利,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进出口总额。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活动上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发展报告(2013—2023)》。
10年来,中国先后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由沿海向内陆和沿边梯度推进的建设格局加快形成。21个自贸试验区涉及21个省份的51个城市和海南省全域,从东部沿海到内陆、沿边地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该报告显示,10年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向国家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了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产业开放发展、要素资源保障等领域。
10年来,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动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管理模式,有力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政府管理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和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开创性举措,金融开放创新稳步突破;率先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