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协同合力,在项目、基地、人才等方面协同增效,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日前举办的“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上,多位行业人士表示,要加速对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协同推进低碳创新,共谋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吴晓青表示,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及准备、健全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等。当前需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低碳技术发展的创新,组织产学研各方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研究化石能源低碳技术与方案,解决经济型储能技术等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优化能源技术。
“现今新能源的主要形式是分布式多元互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出台决定了今后十年来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双平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建设,是落实实施方案中十大行动的中坚力量。”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认为,“3060”目标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是一场新变革,是我们国家能源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为实现低碳能源的最小化和零废物的排放,未来新能源体系需要突出高效化、综合化、智慧化,为我国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早日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实现全社会‘零废’的关键在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赵华林提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携手企业与产业,优化升级新型光伏产业结构,带动全社会共建零碳、零废的美好环境。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