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观察到月球上的永久阴影区。该人工智能有望“照亮”永久的阴影区,尤其是那些尽管旋转但自然阳光仍无法到达的区域。这项近期刊载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也包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计划中,有助于为其将来的登月计划确定着陆点。
据澳大利亚《科学警报》杂志报道,认为月球有“暗”面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因为月球有自转,所以月球也是有昼夜的,只不过月球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地球上的观测者看不到其“暗”面。然而,也有部分区域永远不会接收到任何光照:在高纬度地区和月球极地地区,有些深坑和凹坑有“高墙”保护陨石坑底部不受强烈太阳辐射的影响。
研究人员认为,月球上这些神秘的坑洞中可能存在许多未被发现的东西,比如“水”。
在NASA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设法分析了陨石坑内部。输入一种名为HORUS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清理LRO数据中的噪音,并揭示潜伏在月球阴影中的物体。该团队利用HORUS对阿尔忒弥斯计划勘探区中44个直径超过40米的永久阴影区域进行了成像。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阿尔忒弥斯任务宇航服在寒冷的陨石坑阴影区中使用时间仅为2小时,新研究将帮助规划探索月球永久阴影区的路线,让宇航员和机器人最大限度利用时间。
研究人员还指出,月球南极地区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是因为月球的轴向倾斜,太阳在其地平线附近徘徊,撞击坑下沉的地面永远看不到阳光,永远处于阴影中。因此,这些阴影区域甚至比冥王星表面还冷,温度从-170℃到-240℃摄氏度不等,接近绝对零度。
领导这项研究的苏黎世理工大学的瓦伦丁·比克尔说:“没有证据表明,在阴影区表面有纯净的冰,这意味着冰一定是与月球土壤混合在一起的,或者存在于月球表面之下。”
到目前为止,该小组已经调查了6个以上的潜在阿尔忒弥斯计划登月着陆点。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会对未来的任务产生直接影响。
在宇航员于2023年春天登月之前,这项机器人任务将收集和分析来自月球阴暗南极的第一批土壤样本。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