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21年核心资产集体回调和中小盘股逆袭后,2022年市场将如何运行正是目前投资者关注的主要话题。
2021年,对资本市场而言,可谓是充满不确定的一年,“双减”政策对教育行业产生不小的冲击,互联网反垄断也令某些头部公司估值出现明显下降,集采政策则对医药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022年市场将如何表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2022年元旦过后,正式进入虎年交易时间,春季行情或对全年市场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分析人士指出,经济基本面及政策基调的变化,以及行情前市场的相对位置决定春季行情是否展开,预计明年政策的发力将是市场运行的支撑,A股“春季躁动”有望开启。
近11年来元旦节后大盘走势发现,每年年末至年初,市场对“春季躁动”行情都会有一定期待,元旦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上涨概率超六成,节后首周上涨概率会更高。拉长时间看,1月大盘上涨概率超五成,总体上涨概率偏高。
节后首周市场上涨概率超七成
元旦节前,随着宽松预期的阶段性兑现,投资者对政策基调、地产风险等问题逐渐从前期的分歧走向一致,市场提前上演了一波“春季躁动”行情。
元旦节后,虎年行情开启。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1年以来,元旦节后首个交易日,大盘整体上涨概率偏高,指数上涨概率超六成,深证成指和创业板上涨概率在五成以上。
节后首周,大盘上涨概率会更高,数据显示,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在元旦后首周上涨概率超七成,创业板指上涨概率在六成以上。
拉长周期看,1月期间,大盘上涨概率在五成以上,其中,2013年和2018年的一月,大盘均有不错涨幅,分别为5.13%和5.25%。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2016年元旦后,大盘跌幅较大,影响市场情况,2016年1月,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三大指数跌幅均超20%。大盘开局不利,对全年市场运行造成不小的影响,2016年全年,三大指数持续震荡,均未能收复2016年1月的跌幅。
今年1月,市场是否能够继续上演“春季躁动”行情?分析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及政策基调的变化,以及行情前市场的相对位置等。
东北证券认为,春季躁动的主要驱动力为1月的流动性集中投放期以及3月两会召开对未来经济政策的向好预期,流动性与风险偏好的提升,包括对于未来的政策预期对市场表现影响更大。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春季躁动的驱动力主要分为流动性驱动与经济景气度驱动。整体看,流动性驱动下小盘风格占优,经济景气度驱动下大盘风格占优。经济景气度驱动下春季躁动前后的风格延续性较强。
长江证券认为,在“宽信用,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增速或逐步修复,今年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延续,周期金融或因其较高盈利能力成为主线;消费行业或因需求较为旺盛,同样有较高涨幅。
2021年A股已圆满收官,小市值风格整体占优。展望2022年,多家机构依然看好春季躁动行情的持续,配置上,绿色低碳及经济稳增长方向被看好。
影响投资大事件
两部门明确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税征收管理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权益性投资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持有股权、股票、合伙企业财产份额等权益性投资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一律适用查账征收方式计征个人所得税。业内人士指出,这有利于维护税收公平和严肃性,落实高收入者多纳税的税负公平原则,发挥好二次分配中税收促进公平的作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国以及东盟10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三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
2022年开市首日18只基金开启发行
2022年1月4日合计将有18只基金开启认购。其中包括韩创管理的大成聚优成长,唐晓斌和杨冬管理的广发瑞誉一年持有,陶灿管理的建信沃信一年持有,李晓星、张萍管理的银华心兴三年持有,陆文杰、单秀丽管理的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等。
港股主要指数新年首日高开低走 商汤-W市值超2500亿港元
1月3日,港股主要指数高开低走。截至收盘,香港恒生指数跌0.53%,报23274.7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54%,报5640.47点;恒生国企指数跌0.58%,报8188.76点。次新股商汤-W表现亮眼,收涨40.91%,报7.75港元,市值达2579亿港元。
贵州茅台两款产品提价
1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茅台相关人士获悉,从今日起,新款珍品茅台酒与陈年贵州茅台(600519)酒15两款产品提价。据了解,新款珍品茅台酒零售指导价上调100元,由4499上调至4599元;陈年贵州茅台酒15零售指导价上调1000元,由4999上调到5999元。
四部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特斯拉和比亚迪皆传来重磅消息
美国当地时间周日,特斯拉公布其全年销量。数据显示,特斯拉2021年第四季度交付了30.86万辆电动汽车,打破了之前的单季度纪录。2021年,特斯拉共交付了936172辆汽车,同比2020年的499647辆增长了87%,这一数据超出此前所有分析师的预计。特斯拉盘前大涨亦超5%。
1月3日,比亚迪(002594)发布汽车销量数据,2021年乘用车全系销售730093辆,全年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81%,在新能源乘用车中,EV纯电车型销量为320810辆,DM混动车型销量为272935辆。
道指、标普新年首日再创新高!苹果摸到“三万亿”门槛
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涨0.64%,报4796.56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20%,报15832.80点;道琼斯指数涨0.68%,报36585.06点。
美国科技龙头多数走强。其中苹果涨2.50%、特斯拉涨13.53%、亚马逊涨2.21%、谷歌涨0.27%、奈飞跌0.84%、微软跌0.47%、高通涨1.83%、AMD涨4.41%、英伟达涨2.41%。
中概股明星股出现分化行情,阿里巴巴涨1.34%,但拼多多、京东、哔哩哔哩、网易均处于下跌状态。
机构投资策略
中信证券:蓝筹股行情扩散推动“开门红”
政策合力逐渐形成,预计经济企稳和信用周期回升在1月都将得到验证。增量资金加速涌入和存量资金积极加仓有望开启“开门红”行情。去年四季度蓝筹行情预演过后预计将走向扩散,一季度或是全年最佳参与时点。建议继续关注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及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
中信建投:看好三大方向
受益于年初风险偏好和流动性改善,1月A股市场有望继续回暖,整体表现将强于2021年12月。当前主要看好三大方向:一是低估值的传统行业转型重估的机会;二是硬科技调整完成后的机会;三是财政重点发力方向。
安信证券:在低估值中寻找弹性板块
当前市场继续看好结构性行情。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稳增长趋势是明确的,春节后指数表现会更加乐观。在风格层面,资金割裂的局面仍将持续,建议在低估值中寻找弹性板块,如化工(传统品种)、医药、电子和券商等。
国泰君安:在调结构中稳扎稳打
本轮跨年攻势在节奏上平波缓进,需在调结构中稳扎稳打。与2021年1月市场行情完全由分母端主导不同,本轮跨年行情分子端的重要性正在抬升,“稳字当头”与“稳中有进”的基调下,分子端的边际改善值得期待,同时也为结构配置指明方向。配置上看好消费与基建链,推荐生猪、白酒、新基建、消费电子、券商等。
清和泉资本:成长仍是主线
展望2022年,新老经济短期平衡,利率下行且低位震荡,因此在投资策略上要求兼顾成长性和确定性,重回优质成长。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全球能源再失衡,通胀居高不下;二是美国因经济过热,美联储超预期收紧货币。
中欧基金:未来预期升温加剧近期股市波动
在经济企稳、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背景下,短期的波动加剧带来春节前行情的布局点。展望2022年,消费伴随经济企稳有望复苏,建议持续关注食品饮料和家电等行业;经济“稳增长”的发力点预计将落在投资端的基建领域,尤其是符合双碳政策规划的新能源基建,未来数年存在大量建设缺口,建议关注其中电力建设、新能源电站运营和输配电设备等领域。
金鹰基金:债市或存反复
展望2022年,宏观环境将更加复杂。一方面疫情零星反复仍有不确定性,国内稳增长压力大,另一方面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形成制约,国内政策的制定也将有更多的考量。2022年债市行情或存在反复,但宽货币可期,宽信用有边界,回调中蕴含着机会。
万家基金:关注港股四大赛道投资机会
2022年的港股市场,科技互联网、消费、生物医药和地产产业链有较大的机会。港股处于底部“黄金坑”,互联网科技等景气赛道的投资机会正在吸引资金布局;消费品行业正步入黄金时代,居民消费升级促使消费行业向品牌化和简约化方向并行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生命有了更高的追求,临床需求是医药行业核心的投资逻辑;地产虽是传统行业,但仍然会持续孕育出经营指标好、公司管理效率高的优秀公司。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