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工业机器人数据亮眼。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9743套,同比增长50.1%。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机器人商业化和实用性对于行业而言一直是个难题。虽然传统制造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巨大,但由于生产环境复杂,对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目前市场上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工业机器人产品非常有限。
“当前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对机器人功能的要求存在错配。”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龙告诉记者,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早期市场对于机器人代替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但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快速推进,对于机器人运动速率、准确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并需要机器人从解决单一工序劳动力代替演进为实现多工序串联,使得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需求持续快速地升级。
“随着工业机器人深入更多的工业场景,另一个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即很多工艺流程需要人机的高度协作,难以通过简单的工序切割来分开机器人与工人,但是由于安全性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越发不便捷。”张龙补充说。
如何让机器人更实用正成为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去年10月,联想在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晨星工业机器人。在一些人看来,以晨星机器人为代表的“实用派”更能满足当前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需求,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增加不同的功能,相对而言成本更低。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高带宽、低延时、高并发的通信网络使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相关企业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拓展应用场景,增加客户交互,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在张龙看来,人机协作会是未来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从生产制造全流程看,受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技术的限制,如何最优地搭配人力劳动与工业机器人就成了关键所在,这必然需要人机协作相关技术的持续突破。
“随着机器人进入3.0时代,应用场景广泛增加,除了机器人本体以外,市场规模更大的是基于机器人本体的解决方案,规模将达到机器人市场的3倍。”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说。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