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评论:以绿色发展为战略指引 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第一财经 | 来源:第一财经 浏览次数:993
摘要:

数字经济对产业边界的模糊、金融方式的变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监管和创新在产业生态发展中互相掣肘、互相催化。监管试图以产业和行业规范引导数字化转型有序发展,创新却不断在监管的空白地带衍生新的行业、新的模式和新的问题,来逃避行业线条下的制度约束。

  数字经济对产业边界的模糊、金融方式的变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监管和创新在产业生态发展中互相掣肘、互相催化。监管试图以产业和行业规范引导数字化转型有序发展,创新却不断在监管的空白地带衍生新的行业、新的模式和新的问题,来逃避行业线条下的制度约束。在全球各国,互联网巨头以数据优势跨界各传统行业,以创新的商业模式给人类带来生产、生活方式方面的重大变革。人类发展进入了数字经济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鲜明提出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当前产业文明构建的核心要务。

  一、数字经济不断创新,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数字经济发展至今,数字产业化生态已从数量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全球瞩目的平台经济进入数字治理和隐私保护、反垄断,绿色发展体现为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创新。与此同时,产业数字化发展进入快速落地阶段,以工业互联网、信创产业发展为引领的产业生态重建在我国传统产业转型中不断走向纵深。

  数字化对产业生态和社会发展,数字化所涉及的社会治理、文明重建问题带来的影响日趋深刻。当今世界,全球多边、双边合作各个领域纷争不断,但绿色发展作为世界共识,受到全球各国的一致认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建设绿色、生态、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G20杭州共识和我国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 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推动全球和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世界其他各国也纷纷以绿色化推动产业升级,美国的“绿色新政”,日本的“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德国的“绿色经济”研究等表明,经济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增长的新引擎。

  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节点

  基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础结构,我国当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历史性转变中,数字化转型在很多企业落地中真实的成本收益尚不明确,绿色发展可能带来“碳成本”却已可预期,与很多轻资产的数字产业发展从扩张到规制的需求截然不同,传统行业当前首当其冲的面临转型发展的现实问题。

  1月1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鼓励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达峰专项方案。推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石化、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提出明确的达峰目标并制定达峰行动方案。意见对碳排放量大、污染防治难度大的重点行业做出了明确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节点。

  三、数字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碳排放问题

  数字经济发展整体上推动了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导向,但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却并不意味着绝对意义上的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链不仅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之上,更是建立在稳定充裕的电力能源保障之上。

  例如,区块链领域的热点“挖矿”,虽然发改委最新的目录中已将挖矿从淘汰产业中删除,但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比特币挖矿年耗电量超过阿根廷整个国家的年耗电量。比特币的分布式记账要求更多的人参与交易确认,单笔交易耗电量是传统刷卡设备的几十万倍。5G网络服务更是要求高能耗、高密度的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对算力的要求也是以大量高能耗的GPU为基础的,随着业务量和服务类型的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相关的设备服务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到2025年,高能耗的数据中心服务将占据全球能源消耗的33%,虽然数据中心尽量选址用电便宜、温度较低的地方,但是传输和运行所需的电力仍是惊人的。

  数字经济所依赖的数字技术评价是以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准绳的,在系统科学的不可能三角中,安全性、速度和能耗天然存在矛盾,即三者不可能同时达到最优,而解决方案往往都是以高能耗作为代价平衡前两者。因此,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重视能源结构调整,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才能不重蹈工业文明的覆辙,真正实现数字经济新阶段的绿色发展。

  四、智慧城市助力绿色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四

  近年来,政府侧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数字技术正在以网络化、数据化、在线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信息统计,空气、水、电、天然气、城市污染等生活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传输有效降低政府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监督管理成本,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依据,为绿色发展建立了良好数字信息平台。

  但是绿色发展和产业数字化并没有密切连接。光伏、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出现过“补贴却不建设、发展却无法盈利”的案例,这其中需要数字化手段的保障和监督。许多投资巨大的太阳能、风力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因缺乏能源互联网的智能支撑,无法在需求侧做好管理,而最终以失败收场。同时,很多富有创意的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却因缺乏应用场景和目标导向,陷入炒概念、炒资本的尴尬困境。

  另外,传统行业在产业链上关联非常密切,在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改造等产业数字化方面具有高度的行业关联性。应当提倡统筹规划,鼓励行业间融合创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共同努力实现碳达峰。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清晰的目标导向,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的工具和手段,共同构建绿色数字化发展产业新格局。

  五、绿色金融赋能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数字经济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并不会主动考虑如何用最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目标。

  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绝对脱钩,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将数字文明进程推向绿色发展的文明之路,必须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等各种手段,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数字化。

  当前,各地政府和头部企业纷纷表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但更为紧要的是,要实现未来的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大量投资。

  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能效,汇聚社会各层次资本形成合力,应结合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数字金融产品设计,发挥碳市场和碳价格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以碳交易激活碳金融,鼓励绿色产业领域的科技研究和服务创新,以数字化工具增加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有效和精准补偿机制,引导大量投资进入碳减排和碳汇的领域。

  运用数字经济创新机制,把碳市场充分建设起来,发挥市场机制和能效,以绿色金融赋能数字化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综上,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要回答产业数字化解决什么问题、数字产业化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首先要摆脱“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盲目发展,把绿色发展为战略指引;其次,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中实现双碳目标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数字化转型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动力,培育企业的绿色发展能力,构建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最后,要加强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把碳市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有效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升级换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