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机器人机器视觉关键技术也可应用于农业植保无人机,它集成了作业目标双目视觉信息智能感知方法、自主仿地飞行自适应控制方法、实时地块边界识别与避障飞行控制方法等技术,实现了植保无人机仿地飞行、高速避障、精准喷洒作业。
近日,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重要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发。其中“非结构环境下农业
机器人机器视觉关键技术与
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
什么是机器视觉?什么是非结构环境?农业机器人视觉技术应用领域有哪些?5月14日,该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春龙、袁挺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农业机器人对视觉系统要求很高
什么是机器视觉?袁挺解释,机器视觉就是用传感器代替人眼来做检测和判断。
“作为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机器视觉是机器人作业装备的眼睛,是最大的信息源,具有感知信息丰富、采集信息完整等优势。”张春龙说。
袁挺介绍,机器视觉是通过视觉产品(即图像采集装置)将被拍摄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并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系统得到目标的形态信息,再将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随后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提取目标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装备的动作。”
“机器视觉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在一些不适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者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重复性工业生产过程中,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袁挺说。
“对于农业机器人来说,非结构环境主要指农田自然环境。非结构环境对于农业机器人作业来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自然光照多变、待作业空间复杂多变、作业对象千姿百态、枝叶果实相互遮挡等,这都成为机器人作业中信息视觉感知的技术难题。”张春龙说。
“目前,以机器视觉为主的作业信息感知技术已成为农业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张春龙说。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