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AI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机会是什么?
真格基金 | 来源:真格基金 浏览次数:581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数据爆发式地增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地发展和成熟,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个浪潮期。

  随着近些年来数据爆发式地增长,计算能力大幅提升,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地发展和成熟,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个浪潮期。

  AI 俨然已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优秀年轻人的加入。

  在真格被投企业联合校招 AI 专场中,我们邀请了四位 AI 被投企业优秀的创始人进行了直播对话,希望能为处于岔路口的你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思考。

  在分享会上,四位创始人围绕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年轻人职业未来规划、“大厂与小厂”的差异、“35 岁焦虑”等热点话题,结合个人经历与所见所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分享内容整理如下~

  01您认为未来 AI 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机会是什么?

  提升运营效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是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

  过去的 5-10 年间,中国经济一直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运营的方向转变,而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未来能改变单纯依靠人工的运营模式,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在下一个时代形成核心竞争力。

  AI 技术与图像视频创作行业的融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现在 Adobe 等专业软件的使用门槛相对较高,未来最前沿的 CV(Computer Vision)算法能够将 AI 技术结合进最开创性的产品理念中,降低创作的门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创作。

  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智能制造技术在现在或将来都会是国家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国家巨大的社会变化也会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产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去发展智能制造,从物质流、信息流和决策力三方面共同推动其发展,而我们则肩负着国家赋予的使命来用机器人去帮助中国实现产业升级。

  大规模模型是AI的趋势。推动 AI 发展的三驾马车首先是数据,然后是算法,最后是算力。在过去的十年里, 数据与算力的发展使大规模模型的出现成为可能。

  我认为未来 AI 领域新的机遇是内容生成。3-5 年后,我们会看到 AI 生成任何内容,包括所有的图片与视频。

  02对即将迈入职场的同学们有什么职业规划上的建议?

  王子卓 | 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 & CTO

  “更大的空间

  相对大公司来说,创业公司有如下三个优势:

  首先,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工作内容。例如,我们会为很多世界 500 强的企业以及大厂服务,在这里你能接触到的公司和有意思的事情都更加地多样化;

  第二,创业公司肯定有着自己钻研的核心技术方向。你可以在这个领域中接触到前沿的方法,接触到诸如科学家这类行业内最有经验和能力的一批人,从而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第三,区别于大厂严格的晋升制度,创业公司会拥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在创业公司中能力往往是最被看中的条件,如果大家有能力、有信心,我认为加入一家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将是非常好的选择。

  赵维杰 | Versa 创始人 & CTO

  “非对称优势

  所谓的“大厂”和“小厂”之间其实有着不同的分工——“小厂”在专业领域有非对称的优势,它拥有着某个领域中最前沿的技术。

  在这里,非对称的优势是指如果“小厂”在某一点上投入了足够多的资源,一定能比“面面俱到”的公司做得更加厉害。

  以 Versa 为例,18 年 6 月,我们率先推出了商用分割的 SDK,领先了其他人很久。很快,腾讯与B站就来采购我们的 SDK。在如今这个开放的市场中,机会都是公平的,一个人只要在专业领域有足够深的造诣,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张朝辉 | 优艾智合创始人 & CEO

  “快速成长

  前面他们已经把“小厂”为什么能和“大厂”相比的原因说完了,我就想在这里讲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是在交大读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出来创业的,当时我们的团队很小,只有四个人,做的是电子行业。

  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的团队发展到了 200 人的规模,我看到了许多员工三年多里的成长。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项目、每一天都是挑战,我也相信他们的这几年的成长一定比他们同期毕业去大厂的同学收获的要多的多。

  徐卓 | 诗云科技联合创始人 & CEO

  “深度与广度

  我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后手上有 Google、Facebook 等多个大厂的 offer,最后我选择加入了当时规模还很小的 Snapchat,见证公司从最初的几十个人慢慢成长到 IPO,到现在拥有着一个四五千人的团队。

  我觉得公司在 IPO 之前处于 “进攻”状态,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生存与创新,并迫使员工们每天思考和做出一些重大的决定。

  公司 IPO 之后,更需要考虑的事情是管理的成本,这实际上是进入到了“防御”阶段,公司可能会出现许多像沟通交流之类的细小问题,但这些问题能够使你在深度上得到锻炼。

  所以当大家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进行“深度”和“广度”之间的选择。在我看来,大家的职业发展早期应该专注在广度上,这能帮助你打好基本功,也能给未来的你提供更多机会。

  03

  当下“35 岁焦虑”喧嚣盛行,年轻人应该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来保持自己的长期竞争力?

  王子卓 | 杉数科技联合创始人 & CTO

  “不断学习

  你需要把你的工作当成是一份事业去做。只有当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并且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创造价值,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个领域内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技术一直都在不断更新,希望大家能够每隔一段时间都专门抽空去学习自己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即使再过 10 年也不会被技术抛在后面。

  赵维杰 | Versa 创始人 & CTO

  “伪命题

  其实我最早听到“35 岁的危机”这个说法就是在我老东家华为。

  但其实仔细想一想,有这样危机感的人其实都是 25 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看了相关的报道之后便认为自己在那个时候也会有危机。

  实际上,真正 30-35 岁左右的人大多数都有着丰富的积累与工作经验,只要你在自己的专业上足够的积累,在自己的领域里足够的资深,你必然不会被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取代。

  张朝辉 | 优艾智合创始人 & CEO

  “重视机会

  聊到这个话题让我想到我自己的 25 岁。我 25 岁那年刚好出来创业,创业之前的 3 年我一直在写代码,也特别喜欢写代码,能够从白天写到黑夜再写到白天。

  在我选择创业之后,就几乎再也没写过代码。但写代码的这段时光里我想清楚了许多自己未来想要做的事,也感受到了更多的使命感。

  一辈子的时间是很长的,有时候我们所学的东西并不能阻碍我们以后所选择的事业。正像开始选择创业一样,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其实是“机会”,你需要去留心可能带来成长与变化的机会,并努力去抓住它。

  徐卓 | 诗云科技联合创始人 & CEO

  “提升核心竞争力

  谈到 35 岁焦虑的问题,首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能定义一个工程师核心价值的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是他的学习能力,第二个是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行业今天变化太快了,你不可能依靠过去的某些项目经验或者知识永远在这个领域里保持先进的生产力,尤其是在机器学习领域。

  所以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建议大家注重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将其用于解决不同的技术、产品与商业问题。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