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3.3%,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
此外,受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4月份,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走低。从环比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1.3%,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3.1%,降幅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
CPI有望进一步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4月份,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下降3.0%,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14.8%,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98个百分点。据测算,在4月份3.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1-4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4.5%。
“4月份CPI同比上涨3.3%,时隔5个月后重回‘3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步向好,人们生产生活秩序持续加快恢复,各地交通运输更加顺畅,市场供需紧张态势进一步改善,日用消费品的价格整体表现出回落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结构看,食品价格的下降是带动CPI回落的主要因素。其中,随着天气转暖,蔬菜鲜果供应量增加,生猪产能继续恢复,猪肉供给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推动了食品价格下降。
尽管当前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付一夫认为,总体上看,猪肉价格等曾经抬高CPI的因素现在逐步走弱,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向好有助于国民经济运行重回正轨。此外,气温的逐渐升高也促使果蔬产量的增加,再加上去年的高基数效应,预计未来CPI数值有望进一步回落,最终回归至3以下。
短期内PPI降幅仍可能扩大
4月份,受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走低。董莉娟表示,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下降的有30个,上涨的有8个,持平的有2个。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产品价格降幅继续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5.7%,扩大18.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9.0%,扩大1.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3.0%,扩大1.6个百分点。上述3个行业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76个百分点,占PPI总降幅的近六成。
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5%,降幅扩大2.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降幅均有所扩大。据测算,在4月份3.1%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8个百分点。1-4月,PPI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1.2%。
“一季度PPI同比和环比均下降,主要体现了疫情带来的国内外工业需求减少。尽管全球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导致部分工业品价格上涨,但其影响仍明显低于需求减少。”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在全球疫情继续蔓延的情况下,国外需求依然偏弱,供给端则呈结构性分化,石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铁矿石供给面临中断压力,价格可能上涨。国内方面,基建加码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业品价格下降压力,但目前石油价格下跌对中下游的原材料和加工业将产生持续影响。“预计短期内PPI降幅仍可能扩大,全年PPI很可能达到-3%。”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