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美国政府接连推出经济救助方案,其中最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达2.2万亿美元。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导致美国债务水平大幅飙升。当前,美国国债总规模已突破2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中国外汇投资的重要资产,美债规模大幅提升,中国外汇储备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未雨绸缪加以应对
对此,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对国际商报记者说,评估美债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可以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短期而言,美债收益率下降,而美债价格上升,中国外储中美债资产获得较大收益,储备量相应增加;从中长期看,尤其是在全球经济相对恢复之后,中国对于债券这种避险类商品的持有量可能会减少,那么美债规模增加可能导致价格出现较大调整。
在美债规模增加的同时,收益率持续下跌。数据显示,4月24日纽约尾盘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下跌0.07个基点,报0.6008%;当周(比上周五纽约尾盘)累跌4.09个基点。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1.08个基点,报1.1696%;当周累跌9.06个基点。10年和2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下跌0.615个基点,报37.222个基点;10年和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利差下跌1.850个基点,报47.368个基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对国际商报记者说,美债收益率创新低,而美债需求仍在增加,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下行,很多欧洲国家债券表现不佳,美元走强而其他货币资产价格下降,使得很多国家仍把美债作为优先选择。
卞永祖认为,近期美债快速增加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的外储投资带来挑战。应从短期和长期着眼,做到未雨绸缪。从短期看,受疫情冲击,美债仍是全球相对安全的投资品种。但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恢复平静后美债前景未必如此乐观,中国应适时进行调整,外储投资应相对分散和多元化,比如:增持经济相对稳定的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相关资产;在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资产存在贬值压力的情况下,经专业分析可使用外汇更多投资购买资产;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利用外汇实现国家一些其他战略目标等。
丁孟也认为,中国应坚持外储中长期分散化原则,以保值增值。外储规模居于高位,需要尽可能选择有深度的市场和资产,并从资产组合管理角度作统一规划。
保持稳定有底气
近几年,中国外储规模高位回稳,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上下。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中国外储规模为30606亿美元,比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说,3月份,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外储规模有所下降。
王春英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将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国内实体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和改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为外储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丁孟说,一方面,中国经常账户长期顺差的累积是支撑外储总体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从外贸竞争力来看,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效率等指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从资本账户看,由于中国金融业不断开放,疫情发生以来外资依然比较看好中国股市、债市。金融市场开放幅度越来越大,可能会有一部分金融资本流入,金融和资本账户的顺差对外储的贡献也很重要。
卞永祖认为,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对保持外储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球产业和贸易受到疫情冲击衬托出中国产业链完整的相对优势,也保障了外汇收入。外储稳定不仅表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管理上。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对外汇需求减少,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风险。中国黄金储备相对稳定,民间储备也较多。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将快速恢复,前景向好。这些都为外储规模总体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