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银资讯
PMI创下历史新低 企业能否回暖面临订单大考
华夏时报 | 来源:华夏时报 浏览次数:364
摘要:

3月2日,浙江一纺织企业老板袁飞组织员工复工已经半个月了。原本担心员工回不来、无法正常开工的袁飞,随着员工陆续到位,机器轰鸣,却有了其他担心的问题。

  3月2日,浙江一纺织企业老板袁飞组织员工复工已经半个月了。原本担心员工回不来、无法正常开工的袁飞,随着员工陆续到位,机器轰鸣,却有了其他担心的问题。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2月PMI大幅回落。2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35.7%,前值50.0%,较前值回落14.3个百分点,创下了2005年数据公布以来新低。关注中小企业的财新(PMI)也大幅下滑10.8个百分点,录得40.3,创2004年4月调查开启以来的最低纪录,低于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的40.9。

  分项数据显示,2月PMI生产指数大幅下跌23.5,成为近5年也是历史上最低水平;需求端表现也不佳,新订单下降22.2,新出口订单下降20,也均降至近5年最低位。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分别小幅上升0.1和下降13.2,结合产出端的明显走弱来看,被动加库存的迹象重新出现。在方正中期期货李彦森看来,原有库存周期已经被完全打破,且短期内仍将受到该事件影响。

  “目前担心3月订单,如果订单不能回暖,意味着企业将难以为继。”袁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企业压力大

  2月17日,袁飞组织员工开始复工。

  “为了正常复工,我们派了大巴去接员工,后来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助企复工政策,浙江甚至为我们企业包机、包专列去接复工人员。等到车间的机器运转起来了,我觉得形势一片大好,预测到3月初,等员工全部到岗,我的公司就可以恢复正常。目前来看,我太乐观了。”袁飞说。

  对工厂来说,订单就是最大的问题。

  数据显示,内需方面,新订单指数下跌22.1个百分点至29.3%。进口指数从1月的49.0%下跌至31.9%。同时,2月在手订单指数下滑10.7个百分点至35.6%。

  外需方面,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从1月的48.7%骤降至28.7%。受疫情影响,出口产能受限,部分企业表示订单取消、延迟交货等情况有所增加。

  “我现在生产的订单,还是去年签订的国外订单。按目前员工到岗比例,再生产一个月就没有了,而新的订单还不知在哪里。”袁飞说。

  没有订单,意味着停产,如果继续生产,流动资金将不断地变成滞销的库存物品。

  更加严峻的情况则隐藏在数据里。分项数据显示,进口量和采购量分别下降17.1和22.3。在手订单下降10.7,跌幅小于生产,显示企业接单也无法生产。企业经营预期和供应商配送分别下降16.1和17.8,但配送减慢主要由于物流受阻而非企业库存去化。另外,就业大幅下降15.7,也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性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下降至36.3、35.5、34.1,降幅分别为14.1、14.6、14.5,显示中小型企业正遭受更严峻挑战。

  综合来看,生产、新订单均大幅下滑,表明实体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供需两弱。在手订单和经营预期的走低,显示生产者对于后期看法仍偏悲观。

  华泰证券指出,2月官方制造业PMI供求两端均显著收缩,库存出现被动积累,价格指标韧性较强。指数回落主要是受疫情休克疗法下的假期延长、停工停产所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见效,复工复产加快,3月PMI指数可能明显回弹。但海外疫情发展变化对全球总需求、产业链的冲击值得后续关注,目前正在快速演绎中,对3月份PMI会有压制作用。

  3月降回暖

  相对于企业的悲观,市场则显得较为乐观。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2月在疫情影响下,复工延迟服务消费受限导致制造业服务业等景气短期走弱。而2月下旬以来,企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统计局调查显示,至3月底大中型企业复工率将升至90.8%,其中制造业为94.7%。在近期减税降费、稳岗就业补助、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结构性融资支持等政策的持续促进下,预计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将有所缓解,复工复产有望加快,企业信心有望3月有所回升,预计3月PMI将会明显改善。

  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力度的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税费减免,有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月份以后PMI水平将明显上升,但回升幅度和力度要视疫情进展情况及受其影响的消费投资需求恢复情况。此外,海外疫情防控情况也会影响国内PMI指数尤其是出口新订单指数,预计海外疫情短期内大概率将对PMI指数形成抑制。”伍超明表示。

  中金公司也表示,2月制造业PMI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幅回落。往前看,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3月制造业PMI可能明显改善。2月中旬以来,复工节奏有所加快,我们近期推出的中金复工指数(CICC PAT)已从2月初的34.5%上升至62.5%。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执行和复工复产的推进,3月制造业PMI可能明显改善。

  “宏观逆周期政策无疑会节奏前倾、力度加码,扩大基建投资可能是主要对冲手段,政策性金融可能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华泰证券指出。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