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好玩,如果丢了信息安全,即使有“爆款”潜质,这样的APP也走不远。
“没想到我的脸也可以这么好看,感觉自己就是明星了!”“终于能让我体验一把跟偶像飙戏的感觉了!”近日,一款名为“ZAO”的换脸APP(应用程序)火爆网络,不少网友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自己换脸后的短视频作品。然而,很快有网友质疑“ZAO”的用户协议侵犯用户隐私权、肖像权等,律师也指出用户必须同意条款才能使用软件,这样的用户协议属于霸王条款,是无效的格式条款。9月3日,工信部约谈“ZAO”APP相关负责人,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
从一夜爆红到被约谈整改,“ZAO”APP的遭遇,又一次为网络数据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已有报道指出,相对于“换脸”技术本身,安全风险更集中于人脸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目前,“刷脸”支付、认证、办事等已广泛应用在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AI换脸后,用户的面部信息面临被泄露的风险,不仅可能让用户“丢脸”,还有可能让用户丢钱、丢清白、丢信用等。
为什么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如此脆弱?许多用户没想到,只是玩了一个APP,就面临如此严重的信息泄漏风险。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寄望于网民自身提高辨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毕竟全社会媒介素养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么,行业自律的紧箍咒应该更强,外部监管也应该走在更前,共同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
技术是中立的,但使用技术的人是有立场的。企业应该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评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自有业务平台被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风险隐患。监管部门也可以加强APP上架前的审核规范。另外,对于虚假AI信息的识别,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也应该尽快研究开发。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监管手段与方法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短板和难题,立法者、执法者和相关机构需要共同寻求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的破解之道。
当然了,对于AI换脸技术,不能一刀切地看待。在影视、医疗、出行等领域,AI换脸确实能发挥更大正面作用。回过头看,“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换脸APP,将高深的AI换脸技术简化、门槛降低,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乐趣,也满足了网友猎奇、美颜、社交等需求,自然受到用户欢迎。但是,安全总是一失万无。AI换脸好玩,如果丢了信息安全,即使有“爆款”潜质,这样的APP也走不远。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