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专委会
“互怼”也能成为行业催化剂?
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 | 来源: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 浏览次数:446
摘要:

每年夏季都是空调行业火药味最浓的季节,今年更是上演了一场由“能效虚实”引发的“互怼”。联想到去年的“有凉感,无风感”之争,不由让人感慨,现在空调企业的“火气”还挺大!

每年夏季都是空调行业火药味最浓的季节,今年更是上演了一场由“能效虚实”引发的“互怼”。联想到去年的“有凉感,无风感”之争,不由让人感慨,现在空调企业的“火气”还挺大!

其实,空调企业“火大”背后,与现阶段的市场压力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空调整体市场销售量下降10.6%,销售额下降7.6%。据统计,去年以来,空调产业的库存水平已接近5000万套。而从今年发布的空调推总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国内家用空调市场依旧疲软,零售量3370万台,同比增1.5%,零售额1137亿元,同比下降1.4%。显然,2019年的夏季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空调企业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这也使得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回到空调企业“互怼”这件事上,虽然也有观点认为此举太过“极端”,但笔者认为,从过去的价格战,到现在因为“技术”“专利”而争论,倒不失为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当前空调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AI、语音级别等新名词令人目不暇接,“能效虚实”这样的“小事”反而少人问津。在此背景下,大企业之间的争议,说不定就会掀起一场质量自检的风潮。

事实上,无论是“无风感”也好,“能效虚实”也罢,归根结底是空调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品牌都在谋求抢占新的话语权。过去,由于技术、供应链等已经非常稳定,安装售后等日趋成熟,不同品牌之间差异性很难体现,价格战就成为最“简单”的选择。未来,空调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制冷暖,升级到健康净化、loT等新领域,游戏规则的改变,也带来了市场洗牌的新机会,品牌争锋相对背后,或许是新秩序、新格局的建立。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