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智能冰箱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很多人将其视为冰箱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毕竟在眼下这个“无智能,不家电”的时代,电视机、电饭煲、空调等都竞相标榜“智能”,冰箱为何不可呢?
预测显示,2019年智能冰箱零售额同比增长率将维持在10%左右,但如果细分来看,中、高端市场却呈现出不同景象。2019年上半年,10000元以上的智能冰箱零售额同比2018年增长近50%,而在万元以上的冰箱市场中,接近60%的产品都搭载了智能功能。与之相对应的是,中端市场对于智能冰箱的接纳程度比较有限。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3000-6000元的智能冰箱产品,零售额同比2018年下降约5%;6000-10000元的智能冰箱,零售额同比2018年则下降约13%。
显而易见,智能功能对于提升中端产品的竞争力贡献不大。对于大多数冰箱用户而言,“物有所值”远比“尝鲜”重要,冰箱在大容量、保鲜等方面的表现仍然是左右购买的主要因素。不仅如此,很多冰箱产品搭载的智能功能,例如影音、娱乐、手机APP等,更多是作为“锦上添花”的存在,附加价值非常有限,自然也无法给用户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使用革命。更有甚者,这些所谓的智能功能,还拉高了价格,反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冰箱行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本无可厚非,但仍需要有针对、有计划进行。针对高端产品,“为智能而智能”的做法应该首先摒弃,冰箱的智能化归根结底离不开智慧家庭这样一个大平台,无论是AI技术的发展,还是智能语音识别功能的完善,最终都是将冰箱单品升级成一个智能场景应用,或者或是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冰箱与人工智能平台的合作,以及冰箱与生鲜、物流等共同组成产业链,都可能成为趋势。
另一方面,围绕中高端冰箱市场,并非只有智能化一条路可走。笔者大胆设想,冰箱天然具备的“收纳”属性,完全可以承载更多的设计思路,比如针对冰箱外观设计的美学延伸,再比如针对“小体积,大容积”的创意思考,等等。说到底,智能化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冰箱最终还是要交到用户手中,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痛点,又何必一窝蜂紧追热点不放呢?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