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哈佛商学院零售专家M.麦克奈尔教授(M.P.McNair)提出了“零售之轮”理论,阐述了零售业的产业竞争与发展周期。之后日本学者中正西雄,1996年在麦克奈尔教授的理论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新零售之轮”,进一步解释了新型零售业态的产生原因。在方法论上,中正西雄从“技术边界”、“效用无差异化”、“零售价格”和“零售服务”四个维度来阐述零售业态的演化和革新路径,中心思想就是当发生供应链创新、信息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之后,“技术边界”便可以移动,促使“单位零售价格”可以实现更高的“零售服务”。
一、传统零售业陷入困境
在传统电商时代的红利期,传统实体零售饱受线上渠道的积压。相比线上零售,传统零售商的品类管理与陈列展示过于单一,且受选址辐射范围受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和线上零售相竞争。另外,实体零售面临的高昂租金与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二、传统电商零售瓶颈之困
传统电商因为没有实体店铺,所有的销售行为都线上完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且灵活的品类管理以及较少的流通环节,促使线上零售价格产生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造就了早期的井喷。但是,根据艾瑞咨询调查数据显示,全面网购的热度已经进入退却期,我国的线上购物交易规模增长率已经开始逐年下降,增长率从2009年的150%下降到2016年的24%。
三、技术创新迎来变革
在传统零售与传统电商零售都分别进入困境与瓶颈时,“新零售之轮”便开始转动,零售之轮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整合线上与线下顾客的行为大数据,将数据整合到零售供应链系统中,增加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密度,改善市场营销、品类管理与产品创新。这也就是马云在2016年提出的“新零售”一说。而近几年,小程序、APP与5G技术的完善成熟、我国网民和智能手机的保有量逐渐上升、以及我国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已经从第三层次进入第四层次,人民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购买产品来保证物质的满足,而更加注重产品背后的社交温度)。于是乎,“新零售之轮”将会在社交新零售赛道上进行绽放。
四、社交新零售的定义
社交新零售是一种基于社会化移动社交而迅速发展的新型零售模式,公式上可定义为:社交新零售= 社交电商+微商+线下连锁,是一种集天网(社交电商),地网(线下连锁)和人网(微商)三网合一的新型商业模式。社交新零售的1.0版本是以纯微商为代表的形式;2.0版本部分微商转社交电商平台,并与微商高度融合;最后终极模式会随着人民消费升级,以及对体验的返璞归真,线上行为必将要有线下来展示和体验,从而实现线上线下互通。
五、社交新零售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社交化营销
通过移动社交、信息与服务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以及顾客互动指数呈现指数级增长。在日常社交中进行销售产品,比传统零售更加贴合消费者需求,可对消费者针对性销售,大大缩短了决策时间和购买时间,提升复购率和忠诚度。社交新零售是新型销售模式,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用户数量大、渠道多,能迅速占领市场;同时,基于熟人社交的优势,有朋友间的诚信度背书,能提高消费者信任感从而更容易地达成交易。
2、创业风险小、成本低
社交新零售的入行门槛较低,很多社交新零售企业和平台免费注册或者缴纳小额资金就可以当店主或者成为代理商,并且无须在家中囤积商品,基本无任何风险。并且社交新零售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设备,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销售,而配货、发货、物流、售后等工作环节则交由社交电商平台或者企业品牌方来负责,减少商品流通环节,节约成本,同时也降低个人经营风险和成本。
3、省赚兼宜、自主性强
社交新零售行业的商品大多数比传统电商上的商品价格优惠,消费者购买商品,社交新零售平台或企业会在商品价格上给予店主相应的返利。而且工作时间由自己决定,多劳多得,据《2018-2023全球社交新零售调研报告》问卷调查统计,社交新零售的从业者大多是在家利用空闲时间的家庭主妇或者把社交新零售当做兼职或者副职的上班人士。
(二)劣势
1、 商品供应链不足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新零售的商品品种不齐全,缺少品牌商品。社交新零售远比不上传统电商的转化率和复购率。社交新零售商品大多数是一些贴牌产品或者小牌子商品。行业缺乏一些大众品牌商品,商品缺乏竞争力。
2、 行业标准不完善
当一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社交新零售虽然历经了5年的发展,但依旧缺乏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业标准,很多程度限制了社交新零售发展。
3、 售后投诉维权较难
由于第一第二阶段的社交新零售交易都是线上交易,且以个人从业者为主,社交新零售平台对商品供货保障选择缺少良好考核机制,而社交新零售企业对个体渠道难以监管,商品很可能出现假货,或者在某个渠道串货,对消费者造成损失。社交新零售作为新兴行业,虽然2019年实行了《电子商务法》,但消费者在投诉维权上依旧路迢迢其修远兮。
(三)机遇
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传统电商和传统实体在面临困境的时候,社交新零售一直在保持高度增长。据《2018中国社交点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社交零售用户规模达2.23亿,较2016年增长46.7%,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增至5.73亿。社交新零售行业,尤其是在社交电商版块,很有可能会产生下一个独角兽聚集地。
2、国家包容监管的政策大环境
国家在创新性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市场营销模式上,一直是处于包容监管的政策。随着拼多多,微盟,如涵等新型商业模式的上市,国家相关部委会重点加大该领域的支持力度。
(四) 威胁
1、起步晚,竞争力弱
社交新零售行业是最近几年催生出来的新行业,相对于已经经历10几年的传统电商行业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短时间内难以撼动传统电商的“江湖”地位。另在供应链上的不足,易被传统电商反噬。
2、社会大众的误解较深
无论是以前微商时代,还是现在升级到社交新零售,这种利用社交关系进行营销和产品推广的模式,依旧存在“交会费、拉人头”的现象。前有云集微店涉传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近有花生日记涉传罚款。这都行业的发展依旧是不利的。
六、最后的建议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必要的法律监管,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社交新零售“拉人头、交会费”的传销行为,这是维持一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加强供应链管理,提升商品多样化进程,充分利用大数据,最后构建线上线下销售融合机制,下一个独角兽一定在社交新零售赛道。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