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华为梁华:经营业绩很好 困难与挑战让华为更坚强
环球Tech | 来源:环球Tech 浏览次数:3132
摘要:

务实、以为客户为中心、坦诚,这是华为董事长梁华通过这些问答给人的印象,也是华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

  记者:加拿大事件对华为的业务、业绩有没有影响?如何应对?

  梁华:业务运作一切正常,大家都在聚焦工作,踏踏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记者:有没有美国企业想要跟华为合作?

  梁华:没有,我们正好把精力拿出来真正服务好选择我们的客户。

  记者:华为全联接大会公布了“达芬奇项目”,为什么选择今年这个时间点公开?

  梁华: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芯片投入了很长时间,今年做出来了,所以就对外发布。

  务实、以为客户为中心、坦诚,这是华为董事长梁华通过这些问答给人的印象,也是华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这还只是12月25日梁华在中国媒体圆桌会议上,面对的诸多直接而尖锐问题中的三个而已。

  居安思危,才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从容应对

  大多数人对华为认知最深的只有消费者业务,主要是华为手机,其余的部分停留在一个强烈却模糊的印象,除了知道华为是目前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不清楚华为到底涉足了通信领域多少业务,在近期频繁被卷入无端纷扰之前,也不知道华为从来都是靠居安思危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今年3月才接任华为董事长的梁华,在媒体和消费者眼中都不算熟人。但他为带着热切的关切、满是疑问的媒体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因为对华为的业务深具信心,也了解颇深,梁华的回答或简洁有力,或明晰详细,一如华为具备应对复杂环境和突发事件时的响应机制,面对困难与挑战可以从容应对。

  众所周知,ICT是一个高度依赖供应链的产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众多,像华为这样的国际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更是充满管理难度。近来华为面对不小的外部压力,重压之下如何举重若轻?曾任华为供应链总裁的梁华,给出的答案是BCM。

  1999年到2003年是华为供应链发展的建设初期。梁华说道:“从2002年开始,华为就建立BCM(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涵盖了研发、采购、制造、全球技术服务等领域,包括从前端怎么预防,出现问题怎么反应等方面。”

  2005到2007年,为了支持海外发展,华为开始开展全球供应链建设工作(GSC)。到2008年前后,华为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打通,海外多功能中心也建立起来。此后供应链采购流程及IT系统多次升级。

  截至目前,华为持续与包括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行业最顶尖、最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合作,就是因为在供应链建设初期的远见。因为供应链的连续性,华为保证了产品性能和质量竞争力,在近期频频发生的突发状况的情况下,业务不受影响,甚至拿下5G市场份额超过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

  26、1万、2亿、20亿,用业绩证明不受影响

  处于舆论漩涡的华为,业务是否真的不受影响,需要用业绩说话。

  此前媒体上频频出现与华为5G相关的报道,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华为已经扭转了局面。短短一周之前媒体报道的“华为拿下25份5G商用合同”如今又有了更新。

  梁华向媒体表示:“目前,华为已获得26个5G商用合同,与全球50多个商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5G基站商用发货数量超1万个,全球数量最多,拥有1600多项核心专利,占了整个5G ESTI标准的19%,构筑了核心竞争优势。”针对近日的传闻,他特别指出:“华为在德国业务一切正常;在法国,积极参与法国各运营商5G建设;在日本,积极参与运营商5G标书答复和实验局测试;在新西兰,政府对运营商5G方案有不同意见,但监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户表示与政府继续斡旋,与华为合作保持不变。”

  运营商业务顶住重压,华为会不会担心影响到手机业务?梁华直面问题:“不担心,手机更多是消费者选择。”这份自信显然来自表现更为亮眼的成绩。

  我们知道,12月25日华为消费者业务宣布,2018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含荣耀)已经突破2亿台,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华为Mate20系列上市两个月发货量即突破500万台,创下旗舰系列最好成绩。得益于系统、芯片、用户隐私安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从2010年的300万台增长到2018年的2亿台,增长约66倍。

  EMUI系统作为软实力,麒麟芯片作为硬实力,为什么用户隐私安全成为与之并列又不得不提的一项?因为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华为网络安全产生了一些担忧,且不仅仅在智能手机领域。为了解除大家的担忧,华为“一掷20亿美元”。

  梁华表示,“华为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业务运营中作为最高纲领,有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委员会,统筹整个公司在这方面的运作。董事会做了决策,我们将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软件工程能力变革,投入专门预算20亿美元,用5年的时间来全方位提升软件工程能力,使得产品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以及更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常重视目前国际上投来的目光,华为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投入却不是为了讨好任何国家。梁华补充道:“这个投入是基于长期需要,而不是为解决某一件事、为解决某一个国家的需求来做的,而是为客户需求和网络安全的真实需要而为。客户选择我们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为的产品是安全可信的。”

  业绩上的强劲表现已经是回应关切和面对质疑的最好答案,也是对供应商最好的定心丸。

  梁华表示,华为在三十多年的合作过程中,与包括日本、美国、韩国、欧洲、中国在内的供应商建立了非常好的信任与合作体系,实现了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甚至在面临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也能保持与供应商的及时沟通、紧急处理。

  根据介绍,华为供应链体系、市场体系、研发体系、财务体系等各环节运作都正常。供应商、合作伙伴也感受到了华为在应对复杂环境和突发事件时的响应机制,更能够坚定地与华为开展良好合作。有了有效、高效的响应机制,“华为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自身有信心,也给供应商信心”。

  真正服务好选择我们的客户,面向未来

  对于华为,美国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将华为挡在门外的美国既然从未采用华为的设备,又是如何做出华为设备存在风险的判断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国企业理应了解华为设备的性能。有媒体在圆桌上问道:“有没有美国企业想要跟华为合作?”

  梁华很直接地给出答案:“没有”。

  他接着说道:“我们正好把精力拿出来真正服务好选择我们的客户,把精力和资源集中投入与这些客户的合作中。最重要还是要把自身的事情做好。从技术和商业层面来看,华为更好地服务客户,相信客户也会自己做出选择,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产品的竞争力不行、解决方案没有优势、服务也不够好,说其他的都是没有基础的。”

  面对近来的一系列事件,有评论说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梁华则做出有力的回应:“即使面临这些困难,我们还会继续沿着公司发展战略继续前行,不会因为有这些变化就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说道: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华为要做到3点:

  第一,合规运营。以法律遵从的确定性应对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从2007年开始,我们跟美国公司合作,建立起了贸易合规运营体系。这套体系涵盖了市场、研发、制造、采购、供应链等全流程。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另外,我们还建立了金融合规管理体系,从政策,组织,制度,流程等金融合规风险进行系统性管理。

  第二,开放透明。作为全球化公司,华为全球化运营将进一步开放透明,让所有客户、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人更深入了解华为。

  第三,持续加大自身优势领域投入。华为以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发展,聚焦ICT产业和智能终端,为客户创造价值,面对不确定性持续战略投入,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在优势领域形成战略领先。

  困难与挑战让我们更强大

  以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发展的华为显然能够真正服务好客户,在ICT领域和智能终端领域中形成的优势也会持续保持优势。梁华通过这次媒体圆桌会议传达出的自信非常明确,除了多次强调华为以奋斗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他还表示,困难和挑战只会使我们更坚强、更强大。

  这份自信当然不是无源之水。就在这次会议的前一天,华为邀请了多家媒体到华为总部参访,首都向外公开了从未曝光过的三大重点实验室——先进结构材料实验室、先进热技术实验室、以及诺亚方舟实验室。

  参与此次访问的媒体表示,华为其中一部分研究成果对于运营商在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的节约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效益,是很多运营商在4G投入成本尚未回收、又面临5G投入额度更高的情况下,很难拒绝的选项。这和智能手机领域华为交出的答卷异曲同工,交付用户的功能总是超出所需的丰富、又超出预期的强悍。

  用户认可的功能和性能都是来自厂商用心的研发和巨额的投入。华为2017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其中研发支出就达到897 亿元,占比14.9%,已经连续多年呈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华为,注定和技术创新紧密相连。2018年很快过去,华为方面已经对外宣布,预计2018年营收将突破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86.7亿人民币),相信我们能很快知道其中研发支出又创下什么新高度。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