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多花了不必要的钱被迫无奈接受某项服务的“消费潜规则”?据某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3.8%的受访者都遭遇过“消费潜规则”。
捆绑消费和默认勾选
购买从广州到深圳的二等高铁票时,明明票价显示是74.5元,提交订单的时候,价格却自动变成94.5元,多出的20元是怎么回事?
很多消费者可能不清楚,自己在购票的时候系统还“默认”勾选了所谓“增值服务”,这个“增值服务”就是多出来的高速出票费的钱。而这个高速出票费隐藏很深,不仔细找很难发现。需要手动取消了这项服务,才能结束捆绑销售。
很多第三方软件都普遍存在火车票捆绑消费和默认勾选的现象。在最终支付订单时,都会平白多出快速出票、保险服务、酒店优惠券和租车券等费用。对于这些费用,平台都没有进行明显的消费提示。
价格翻倍的婚纱照
去拍摄结婚照原本7799元的婚纱摄影套餐,最终实际花费却高达1.48万元。这又是怎么回事?
摄影套餐里面的普通区的衣服又脏又难看,想要漂亮新款的衣服,不好意思,你需要升级套餐。
好不容易选好了衣服,你会发现影楼的化妆品分等级,好的化妆品要加钱,而所谓普通的化妆品大多属于劣质三无类产品,假睫毛、一次性化妆用具等通通都要加钱。
到了选照片环节,想要底片就得加成倍的价钱,套餐里能入册的照片数量有限,想要更多好看的照片入册,不好意思,你还是需要加钱。
这样一系列操作下来,原定的价格几乎翻倍,整体价格大大超出原本的预期。
先涨价再用红包降价
提起这个相信不少消费者第一时间会想起双十一的经典套路,不管是升价后用红包再降价也好,还是直接打折也好,都是一种促销手段。虽然,某些情况下消费者也确实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但是多数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接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现状。
想顺利提车还得卖保险
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有了一定积蓄后,不少人也想拥有一辆心仪的座驾,但是去到4S店以后,你可能会遭遇这种情况:
要求在店内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车内装饰物,否则不缴纳相关的手续费、服务费等;
要求在店内上保险,且价格昂贵,否则不能顺利提车。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认为大钱都花了,为了自己好不容易相中的汽车,只能无奈花点小钱。
形形色色的“消费潜规则”让消费者很是受伤,有时候即使早已有了提防之心,仍不免陷入套路。作为消费者的你是否也遭遇过“消费潜规则”?面对这些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消费保,免费处理消费投诉的公益平台!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