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思想大解放:谁来建设“数字硅谷”
一个多月前,杭州奏响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集结号。
作为大湾区建设和“拥江发展”主战场、亚运筹备核心区、民营经济强区的萧山,在杭州战略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11月21日举行的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萧山向世界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萧山要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排头兵,成为大湾区的创新高地、数字硅谷。
那么,谁来发展萧山?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11月21日大会上,萧山区特别邀请了四位嘉宾做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网易研究院院长陈刚,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和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他们分别代表一种身份,科学家、全国新经济企业、全球新经济企业和萧山本土民营企业。
现场,高文提到萧山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里程碑,就是中国计算机博物馆不久前落户萧山。这是国内计算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业内专家新思想的汇聚点和发布点。“它也将为萧山引来全球计算机人才。”
有着同样全球视野的,还有网易研究院院长陈刚。他说,“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关键是开放。”当然,这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开放,更是整个区域环境的开放。
总结四位嘉宾的发言,他们的观点都集中到一个词,就是“全球视野”。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蒋云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从县域经济到都市经济,核心是人。过去靠萧山人发展萧山,现在要引进全球人才发展萧山。”
一番演讲下来,谁来发展萧山?也有了答案。萧山用这场千人大会,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萧山将全力引入全国全球人才,共同建设“数字硅谷”。他们既包括科学家、又包括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企业家,更包括萧山本土的民营企业家。
的确,萧山发展的每一次高潮,都得益于一个群体的思想大解放。从乡镇经济的崛起,到集体企业转型引发的民营经济发展高潮,核心都是人。这一时期,鲁冠球、邱建林、徐冠巨等一批民营企业家在萧山成长,他们甚至影响着中国民营经济的走向。“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萧山发展的今天”这番观点在萧山毫无争议。
现在,助推萧山发展的,除了萧山的宝贵财富——民营企业之外,还要增加更多的具有全国全球视野的新经济和新人才。
此前一次调研中,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比较分析了萧山与余杭的发展路径。“余杭走了一条与萧山不同的发展道路,萧山是萧山人经济,余杭则是创业新贵的经济,来自全国各地创业新贵的集聚集群,拉动了余杭的跨越发展。”
实际上,此番观点也是萧山要解放的“思想清单”。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的新征程上,萧山需要更多融入开放的理念,引进新经济、新要素、新人才和新产业。
而11月21日的数字经济发展大会,这一发展的逻辑又体现的淋漓尽致。除早已启用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之外,未来不久,又有四家科研平台集体亮相,包括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固态硬盘和数据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MIT鲁冠球应用科学高等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学鲁冠球高等研究院这两家万向背景的全球型研究平台。
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研究院将新建10个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还将建设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创新产业园,汇聚有志于创业的计算机学院教授、学生、毕业校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而背靠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一个围绕“智能视觉”的中国V谷也正式开放。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副主任骆军介绍说,“杭州打造数字经济,需要萧山的转型升级。而萧山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全球资源。”中国V谷,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布局超高清视频、智能安防、智能驾驶、人机混合、视觉芯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产业链。到2023年,中国V谷将诞生10家超百亿公司,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
很有意思的是,中国V谷的核心字母很有意境,它可以说视频、视觉的意思,也可以是视野的意思。透过一个V字,萧山也正用全球视野来发展萧山。
正如佟桂莉在大会发言中所讲到的,“萧山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兴之区,在诸多专家人才的智力加持和企业家全力支持下,数字化之路必将走得更实、更远、更为宽广。”
一个目标:四年双倍增
2018年11月21日的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注定要被载入萧山的史册。
萧山也为自己设定了四年目标,并用了“双倍增”这个词。
为什么是四年?四年后的2022年,是杭州举行亚运会的一年。杭州作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窗口”,萧山也期待自己的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能够实现“惊艳一跃”。
那么,赶超发展是什么?是追赶一流,持续追赶的发展心态。跨越发展又是什么?是萧山需要跨过前行发展道路上的鸿沟。而“四年”和“双倍增”,其实就是萧山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萧山将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为抓手,通过实施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提升、数字企业集聚、龙头企业培育、高端人才汇聚、数字赋能发展、数字经济强基“八”大专项行动,开启“三化融合”新征程。
到2022年,萧山信息经济总量突破1200亿元,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2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都要实现双倍增。
佟桂莉说,“这是我们的决心书、作战图,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成绩单。萧山会更努力、再出发,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当然,萧山追求的,不仅于此。
萧山要在“三化融合”上实现新跨越,形成数字产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在平台建设上实现新跨越,把最优的区块留给平台,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数字经济,吸引数字经济“新贵们”来萧山创业创新。
在企业梯队培育上实现新跨越,既培育“顶天立地”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又培育“专精特尖”的数字经济中小企业,聚焦数字经济四大“硬件”行业(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量子通信)和四大“软件”行业(工业大数据、视觉识别、数字内容、集成电路设计)。
在创新生态构建上实现新跨越。持续推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萧山设立各类基地和服务平台,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近年来,萧山数字产业化有了新突破,以网易、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星”快速集聚,以微医、先临三维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增材制造、工业大数据等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数字化也有了新亮点,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95.21,“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万家,涌现了万向、德意电器、兆丰机电等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万向、传化被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
城市数字化有了新成效,“交通小脑”成效显著,66平方公里试点区域主要道路晚高峰平均车速提升15.4%,开启了城市数字化的新征程。
一串数字:4286
鲁伟鼎在萧山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说,“我父亲,奋斗十年添个零。我要做的是,奋斗十年添座城。”
现在,这座城已经被纳入到萧山的“4286”产业平台体系当中。
三个月前,萧山提出“1+4+x”平台经济体系。“1”和“4”分别是两带两廊整体布局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杭州空港经济区这四大平台。“X”则是特色小镇、科创园等的特色产业社区。历经数月的调研、梳理,萧山得出了“X”,包含“4286”在内的重点产业载体——4大产业新城、2大产业基地、8个特色小镇和6个产业社区。
鲁伟鼎所说的一座城,就是萧山四大产业新城之一的万向创新聚能城。
萧山区副区长魏大庆也对“4286”作了解读。
“4”,指万向创新聚能城、智联科技城、钱塘江金融城、三江智慧城。
“2”,指浙江绿色智造基地、杭州桥南高端智造基地。
“8”,指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空港小镇、图灵小镇、国际健康小镇、未来智造小镇、湘湖金融小镇、军民融合小镇。
“6”,指风情科创中心、浙江民企总部园、浙江临港产业园、杭州红山生物产业园、杭州精密制造产业园、杭州新材料产业园。
在萧山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逻辑中,抓好平台经济,已经成为萧山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萧山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比如图灵小镇,已经集聚了北大研究院、商汤科技、PayTM、网易、城市大数据公司等各类AI技术应用企业及金融相关的龙头企业总部,以ABC产业为核心的前沿科技产业发展走在产业技术最前端。
当然,从萧山的产业平台也没有忽视南片地区。南片历来是萧山经济薄弱区块,但从“4286”的布局来看,以三江智慧城为核心动力,萧山在南片地区布局了杭州新材料产业园和军民融合小镇等。
以杭州新材料产业园为例,它的龙头企业杭州科百特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型过滤企业,主要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特别是科百特开发出了过滤精度2nm的滤芯,能够答复提高半导体产线良率,这是国内过滤行业首次针对半导体生产的过滤精度从“50nm”的级别提升到“2nm”的级别。它也是全球仅有的具备全产业链生产制造能力的三家企业之一。
围绕着科百特,一个以膜材料和医用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园正在萧山河上镇迅速构建当中。从纸包装材料,到膜分离新材料,从河上镇级工业园区改造而成的杭州新材料产业园,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萧山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希望,更看到了萧山南部的新希望。
一群“新物种”:引进和培育六种“动物”
近万字的萧山数字经济四年发展双倍增行动计划里,数字背后最具落脚点的,或许就是六种“动物”。
包括骏马、独角兽准独角兽、千里马、鸿雁、凤凰和鲲鹏,他们代表着萧山数字经济的企业梯队建设行动。
其中,前三种“动物”被纳入萧山数字产业化企业梯队建设,强调企业的高成长性,需要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后三种“动物”,则被纳入产业数字化企业梯队建设。“鸿雁”型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到20亿元之间,通过数字化改造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15%、20%以上的增速。“凤凰”型企业,指上市(挂牌)企业,或者完成上市培育立项和新三板挂牌备案企业。“鲲鹏”型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或者年实缴税收超过1亿元的企业。
据了解,这六种“动物”的认定,萧山将每年组织一次,并且当年有效。
入选相应“计划”的企业,也将享受萧山在上级资金配套、发展空间、企业融资支持、开拓市场、总部企业人才资助等各类政策支持。
而这次注定被载入萧山史册的大会,也为“独角兽”们戴上了荣誉桂冠。现场,佟桂莉给予微医集团和网易云音乐两家独角兽企业每家2000万元的政策兑现资金。
很明显,萧山要将这批“新物种”作为引领科技创新浪潮的中坚力量。
原萧山区人才办副主任、现戴村镇镇长金聪这样理解“物种”,“物种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进化,在于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在于萧山的觉醒。”
的确,在萧山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当下,提“物种”就有特别意义。曾经萧山因万向、传化、恒逸等“新物种”发生了“鲶鱼效应”。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新物种”更多了。
当然,萧山更为关注“物种”的生存环境。萧山将打造一片吸引“骏马”“独角兽”“准独角兽”“千里马”的森林,更要打造一片让“鸿雁”“凤凰”“鲲鹏”自由飞翔的广袤天地。
一个走向:萧山的制造业怎么办?
两周前,财经作家吴晓波给萧山区党政干部和百强企业上了一堂课。他谈到一个观点,“萧山是制造业大区,它的走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走向。”
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对以制造业起家的萧山民营经济的肯定。但吴晓波同时为这个观点做了注解,“但有两件事特别困难,一是强强联合,二是企业转型。特别是底子很好的萧山,它的转型肯定比中部地区还要困难。”
尽管如此,萧山仍需铿锵前行。
这一次数字经济发展大会,萧山也给出了制造业的一个走向。首先从产业布局上,萧山“4286”产业平台体系中,四个数字中都涉及制造业,可谓是对萧山制造业的重新梳理。这当中,萧山还对镇街工业园的改造提升做了重点注解,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走向。
乡镇工业园集聚是萧山制造业一个很厚实的“发展标签”,代表了曾经的辉煌。但其粗放的发展模式,制约其跨过鸿沟,登上新的台阶。这一次,萧山也将按照整合重构、改造提升、优化转型和减量清退四个类别对现有工业集中区块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一园一策,有序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物理空间。
当然,萧山也通过数字经济四年倍增计划,让制造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融入到平台园区的建设当中,建设数字车间、无人工厂等等。
同时,实验室也将成为萧山制造业的“标配”。这方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已经走在了前列。该研究院副院长罗伟节介绍说,“北大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产业数字化。现在,我们正与恒逸合作,合作建立了实验室,做数字化转型。恒逸从国外进口了1万多台设备,读取它的数据,构建大数据模型,从而构建数字化工厂。”接下来,北大研究院还将与恒逸合作,将图像识别和机器视觉算法应用到化纤行业中,启动智能外观检验。
业内人士表示,杭州数字经济大会与萧山数字经济大会的重心不一样。萧山的重心,还是在于制造业的重新崛起。有分析家这样表达,杭州数字经济要成为一种成熟的经济模式,也必须跨过一条鸿沟,即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它们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才是最具看点的。萧山作为杭州的制造业大区,有着丰富的场景。也因此,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需要萧山在“智造”上作出精准回答。而萧山,已经行动起来。
一次赋能:“数字硅谷”来了
的确,萧山打造数字经济新名片,有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两年前的G20峰会让萧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年后的亚运会更将以数倍的势能推动萧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深度提升。特别是身处杭州湾大湾区的萧山,坐拥钱塘江32公里江岸线,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腹地,能够承载最有前景的产业、最具活力的要素和最为宝贵的人才,是具有无穷想象和无限潜力的“未来之城”。
萧山也将极致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使萧山真正成为大湾区的创新高地、数字硅谷。
当然,作为民营经济大区、强区,整个萧山就是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接下来,萧山将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城市大脑向其他社会治理领域覆盖,探索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分类推动“城市大脑”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造萧山“AI+基层治管服”体系。大力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旅游和农业等领域深入推进服务数字化。积极推进城市生活数字化。以智慧亚运为重点,深度集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探索发展共享经济,培育“新零售”业态。
从数字中来,到实体中去。随着“数字”与“经济”在萧山的交相辉映、澎湃而出。更多人也期待着四年后萧山的“惊艳一跃”。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