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刚结束一波三折的IPO公开认购后,又遭遇了新的危机。
7月2日,据可靠消息显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袁弓夷诉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称小米公司)侵犯3GPP标准必要专利一案。此次涉及侵权的手机有小米5X、小米Max2、小米Note3等12款小米系列手机。袁弓夷请求法院判定被告停止侵权并索赔5000万经济损失及相应合理支出。
这已经不是小米第一次因为专利侵权吃官司了,不过此次在上市的敏感阶段冒出这样的负面消息,对前几日超10万的小米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艰难推进IPO的小米数次遭遇专利危机
在此次袁弓夷的诉讼中,涉案专利为我国第ZL00800381.5号专利,名称为“公用分组信道”,原专利权人为设立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金桥技术有限公司,后于2016年12月8日涉案专利转让至本案原告袁弓夷。
该专利可应用于WCDMA、TD-SCMDA、HSPA和LTE技术,涉及多项3GPP标准。袁弓夷认为,小米公司在对涉案的12款手机产品进行设计研发、测试、出厂检测等过程中,必然实施涉案专利的技术方案。据此,原告请求法院判令小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
而状告小米专利侵权的案例此前比比皆是。
5月3日小米刚递交招股书,5月4日酷派就针对小米侵犯其多项发明专利提起侵权诉讼和行政处理请求,酷派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裁定小米停止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而当时涉案的小米系列手机包括红米Note 4X、小米6、小米Max2、小米Note3和小米5X型号,酷派请求这些手机立即停止生产、销售。
当然,酷派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也曾发布公告称,小米侵犯其附属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利权,当时也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2018年1月26日收到共计六件案件的《受理案件通知书》。
宇龙通信方面称,数款小米手机在实现设备的基础通信、显示和交互功能上使用的有关接口、应用、图标配置和双SIM卡以及双卡双待技术方面的3项专利均为宇龙通信所有。
在小米递交招股书的第二日,酷派再次提出专利侵权,时机虽然微妙,但小米专利侵权的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6月初有消息称,宇龙起诉小米案第一次听证会预计于9月份进行。而酷派还打算向印度法庭起诉小米专利侵权问题。
而小米此前在印度市场受到专利侵权问题重创,当时索尼爱立信起诉小米在印度销售及推广的若干款型号手机及其他手机配件包含其于印度注册的通讯领域8项专利,导致小米某款手机在印度市场禁售。
而2018年2月6日,3年前皇家KPN公司起诉小米专利侵权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庭审理,皇家KPN公司将索赔金额从930万元提高至1860万元。
2015年12月,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在美国对小米提起诉讼,原告指出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而跨境电商平台Tomtop.com是由国内一家名叫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
不重视科研是小米专利侵权成灾的内因
事实上,作为科技产品,一款智能手机上涵盖通信、材料、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数十万项专利,而每一项专利都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成果。有专家统计过,手机中的专利费将占手机售价的1/4左右。有手机厂商表示,一部售价400美元的手机,专利费就超120美元。
在印度市场,索尼就是状告小米使用其2G和3G技术标准关键专利,却不支付相关费用。而目前该纠纷仍未解决。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科研投入越多不一定手机越黑科技满满,但是不投入一定不会有科技感强大的手机。而投入方面,小米显然太过于吝啬。
从小米招股书可以看到,近3年研发占全年营收的比例为2.3%、3.1%、2.7%。而苹果研发投入是5%,华为2017年研发费用896.9亿元,占全年收入14.9%,而且华为每年坚持将不低于营收10%的的资金投入研发。
小米定义自己是高科技企业,但是研发投入却如此低,这一指标恰恰是投资人评判企业是否有成长性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
科研投入不足,小米手机“一面科技,一面艺术”的广告语看起来像一个笑话。
专利问题或是小米上市进程中极大隐忧
除了自研专利投入不足,小米向其他厂商支付的专利费用远远不够,成为其频频面临起诉的直接原因。
2017年小米手机部分收入806亿元,而招股书显示其向外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仅34亿元,占比4.2%。
而据测算,小米单台手机的专利费率占比应为8%-10%。每台小米手机4%-6%专利费差额,就成为其知识产权面临诉讼的关键点。目前除了印度市场与索尼专利纠纷还悬而未决,小米在国内被酷派等企业起诉侵权涉案金额就高达数亿元。
在手机市场的三巨头,苹果、三星、华为,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并且也遵守市场游戏规则,市场遍布世界各地,却很少看到他们在专利方面有纠纷。
事实上,在小米此前的IPO申请书中,就提到了“日后可能受到的专利侵权诉讼”,不过当时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没曾想从递交招股书开始,专利问题就接二连三地爆发。
小米在招股书中可以淡化了侵权风险。在招股书中小米只简单说了三件专利侵权案例:一是2014年印度市场爱立信民事诉讼其侵犯专利,二是2018年初酷派状告小米侵害三项发明专利,三是杭州联安诉小米“mika米家”商标侵权纠纷。
其实这些侵权诉讼对小米影响巨大。比如与爱立信的诉讼直接导致当年小米进军海外市场受阻,尤其是当时高速发展的印度市场业务直接停摆。
而酷派从2018年年初起诉小米侵权以来,已经多次发声,小米在国内的专利纠纷或许会随着其上市的进展不断发酵,还有一些企业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说不定哪天小米就将再遭遇一次专利诉讼。
写在后面:
这些年,小米想靠低端手机进一步扩宽海外市场,但是其专利却正成为最大的掣肘。虽然其也试图通过收购博通和英特尔的部分专利,从微软购买1500项专利等动作来降低风险,但是6000多项专利对于海外布局仍远远不够。
眼下,小米IPO已经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而自诩“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的小米,显然更应该把科研投入和专利策略放到更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有业内人士已经给出预判:专利是小米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最大变数。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