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FOMC委员以8:0的投票结果通过,决定加息25个基点,升至1.75%-2%。除此之外,美联储表示:今年还将加息两次。那么今年美联储将加息四次,创造纪录。
此轮美联储加息是从2015年12月开始的,可以看到一年比一年加的厉害。
对于美联储加息,各方媒体的解读为:吸引资金回流美国,收割新兴市场国家。
这种结论不无道理,因为历次美联储加息都会伴随着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崩溃,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以来,新兴市场风暴不断,先有阿根廷和土耳其开启了一轮猛烈的抛售潮,股市、债市、汇市陷入剧烈震荡,后有印度、巴西、印尼等国货币大幅贬值,就连欧洲的意大利也未能幸免,遭遇股债双杀。
这一切似乎都跟美联储加息脱不了干系,但却又经不起推敲。
美联储历年货币政策
美联储历年货币政策是怎样的呢?
看上图,总体来说,美联储历年基准利率是处于下跌状态,从1982年的10.25%下跌至2008年的0.25%,又从2015年才涨到2%的。其中有5轮减息周期和6轮加息周期。
如果说加息危害全球经济,收割新兴市场韭菜,那么美联储长期的减息又算什么呢?
其实不论加息还是减息,只是两种基本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调控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有宽松和紧缩之分,加息就是紧缩,降息就算是宽松,两种货币政策各司其职:
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政策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投资和消费。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刺激疲弱的经济,增加就业。
紧缩的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加息或者加准等政策减少基础货币供给,让市场的资金大量流入央行,以抑资本和信用的快速扩张。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的目的是给发展过快的经济去杠杆,抑制金融泡沫,防范系统性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衰退的周期是永远都躲不过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就在于加长发展周期的时间,减缓衰退周期的时间和阵痛。
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严重的打击,此后的几年内,美国的经济相当疲敝。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一直维持着超低利率。
2015年之所以开启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就是因为美国经济已经复苏,投资加大、资本扩张、就业率提升、各种数据走好。上面已经说了,当经济发展过快的时候,要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限制,以抑制泡沫。
当然,美联储加息对全世界也是有重大影响的。加息会导致全世界的资金回流美国,没有了资金的掩护,那些债台高筑、泡沫严重的新兴市场国家极有可能走向崩溃。但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基本标准是美国宏观经济走势,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形势不会影响美联储是否加息。
新兴市场国家的原罪
阿根廷为什么会崩溃?是因为美国加息造成的吗?美国加息只是个导火线而已,本质上还是其内部原因。
首先,它中了“资源的诅咒”。意思是,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往往比较穷。阿根廷资源特别丰富,Argentina是拉丁文,原意就是银矿,南美都是这样,有很多的资源,矿产、森林、石油、水资源等等。历史上,阿根廷避免了一战,靠卖资源给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比英国还富有。
因为凭借卖资源就能躺着赚钱,所以阿根廷不思进取,没有发展像样的产业,然后坐吃山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一个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没落的阿根廷政府靠发债维持生计,借东墙补西墙,毫无节制,甚至还搞出了百年国债:
万一玩不下去了,就赖账:
巴西、印度、印尼、南非、土耳其还有欧洲的意大利、希腊,也不比阿根廷好多少。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懒散、没有自己的核心产业、还疯狂举债。
这是它们的原罪,不劳动却疯狂举债,制造危机,最后全世界都要为他们兜底。2015年希腊危机,欧洲央行出资2万亿欧元才拯救了它。这次这批新兴市场国家如果真的爆发危机,最终还得有人出面拯救,万一没人救,那只能由老百姓来承担这场灾难。
如果美联储不加息,他们或许还能多过几年好日子,但是美国不会等他们,美联储加不加息看的是本国的宏观经济情况。话又说回来,如果美联储不加息,它们的泡沫只会越吹越大,总有一天会破灭的,拖的越晚,其破灭时造成的灾难也就越严重,长痛不如短痛。
中国会不会加息?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首先资金回流美国,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会降低,然后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为应对这些压力,我国央行应该也会采取加息策略。
事实上,自2016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三次跟进美联储“加息”,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
此前的文章中说过,2018年是全球紧缩去杠杆之年,美国加息,全球必然会跟着加息。
原本就处于“钱荒”状态,加息会使资金更多的流入央行,然后市场上的资金更加缺乏。中国将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状态。这样一来,一般资产的价格将出现下跌,包括:股票、债券、房产、理财产品等;而货币和贵金属相对却有升值空间。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